中工網訊 這是一場非遺與現代的碰撞,也是一次傳承與創新的融合。日前,2024年度南京市職工技能大賽——非遺文化創意設計技能競賽在秦淮非遺館舉行。南京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優秀設計師匯聚一堂,通過交流、培訓、比拼,讓技藝更加精湛,讓作品更加出彩。
本次非遺文化創意設計競賽以宣傳、傳承、創新和利用非遺為宗旨,自6月份開始作品征集,吸引了各方的踴躍參與。經過初賽和復賽,最終34名選手脫穎而出、入圍決賽,并產生了一二三等獎以及特別設計獎。選手們通過深度挖掘南京地域文化特色,將特色非遺資源巧妙融入設計,以高超的技藝向世人展示了南京的獨特韻味。登科密馬系列、十二龍九鳳冠、漆遇秦淮、漆器桌面屏風、秦淮工匠系列文創等作品獨具匠心,將會轉化為彰顯南京特色和形象的文旅消費品,其中的佳作也必將產生良好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進一步助推南京秦淮文商旅融合繁榮發展。
一直以來,南京市秦淮區高度重視宣傳推廣非遺文化,聚力非遺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扎實做好非遺的系統性保護。近年來,秦淮區總工會打造了南京夫子廟民間工藝技能競賽、小吃制作大賽、秦淮非遺創意設計大賽等一系列具有秦淮特色的勞動競賽品牌,已成為南京市和秦淮區傳承民間工藝、創意文化產業的重要平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塑造秦淮旅游文化形象的重要舞臺,保護非遺資源、選樹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提高職工素質、做好民生實事的重要舉措,讓非遺之花在金陵的文化沃土上綻放出時代芳華。
(江蘇工人報記者陶睿)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10月26日,江蘇大學求知書院和藝術學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藍染”體驗美育勞育實踐活動。”藝術學院李明珠副教授為同學們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教學。明德”校訓的藍染作品呈現大家眼前。“參與此次藍染活動,我深切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求知書院漢
非遺發釵近日,臺東街道積極開展全民參與、喜聞樂見、內容豐富的群體性活動,多形式、出亮點,文體活動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此次趣味投壺體驗活動,將古代傳統游戲呈現在大家面前,讓社區居民深入了解了中華傳統的禮儀文化,同時,讓社區居民在游戲中增強手眼
蕉嶺縣可結合自身客家村落特色,積極邀請臺灣文創人才參與開發,將豐富的客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產業,打造出獨具魅力的文旅品牌,有力促進兩岸產業合作,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平潭兩岸國學中心在非遺傳承方面的經驗給蕉嶺縣帶來重要啟示。
8月17日,浙江武義的大小傳承人們懷揣著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共同前往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之旅。武義縣文化館館長金東亮表示:“非遺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