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展覽現場。相城高新區供圖
為進一步傳承匠人精神,捍衛匠心文化,共譜“江南文化”新篇章,1月14日,“元”來今往——元和-平江非遺文化展在蘇州相城高新區元和塘美術館開幕,集中展覽22件非遺作品。
此次展覽包含“非遺在元和”“非遺在平江”“非遺老字號”三個板塊,集中展示了蘇州御窯金磚制作技藝、蘇州緙絲織造技藝、陸慕蟋蟀盆制作技藝、青銅失蠟鑄造技藝、賞石藝術、面塑、蘇派鳥籠制作技藝、蘇州金銀絲鑲嵌、蘇州剪(刻)紙、蘇州牙雕等非遺技藝及作品,以及采芝齋、龍鳳金店、恒孚銀樓等非遺老字號展品。
其中,蘇州緙絲織造技藝是以蠶絲為原料的高檔絲織手工藝品,以“通經斷緯”的高超技法,使花紋圖案像鏤刻一樣,亦稱“刻絲”或“克絲”。緙絲的通經斷緯技法,起源于新疆地區的回鶻緙毛織物,西漢時傳入中原。宋南渡后,緙絲隨之南移蘇淞。元朝始用金銀線。明清時期,蘇州地區的緙絲業發展到鼎盛時期,形成獨特的風格,并流傳日本。
蘇派青銅器制作技藝是我國傳統失蠟鑄造技藝中的代表性工藝。蘇州青銅器的制作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吳國,仿古銅器則可追溯到宋元時期。明代時,蘇州的仿古銅器便以“蘇鑄”聞名。萬歷年間,蘇州即有銅工胡四“鑄彝鼎等器能仿古,與舊鑄莫辯”。近代以來,蘇州也是仿古銅器制作的重要基地之一,并形成了“蘇州造”的地域特色。
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姑蘇區平江街道與相城區元和街道地域相近,人文相親。此次合辦展覽,也是兩地落實去年9月簽署合作共建,助推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要求,共同譜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江南文化”新篇章的具體實踐。
據悉 ,本次展覽時間為即日起至2月5日10:00—17:00,春節期間1月21日—23日閉館,工作日周一閉館。展覽地點:蘇州市相城區元和塘美術館2樓D展區。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